新疆日報訊(記者唐堪東報道)這里的楊樹林一眼望不到邊,樹木筆直排列,像一排排衛(wèi)士守護著一塊塊農(nóng)田。以前,這里全是沙漠。
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,付志周一家堅持在這里種樹。如今,他們已經(jīng)在6000多畝土地上種植了80萬株楊樹。
站在一處還待平整的沙丘上,76歲的付志周依然豪情滿懷:“我這輩子要種100萬棵樹!”
付志周是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靜縣哈爾莫墩鎮(zhèn)哈爾莫墩村二組的一名普通農(nóng)民。
2018年11月30日10時,這位普通農(nóng)民走進北京人民大會堂。在三北工程建設(shè)40周年總結(jié)表彰大會上,全國三北防護林建設(shè)40周年綠色長城先進獎?wù)聮煸诹怂男厍啊?
1956年,付志周、陳愛蘭等一批年輕人從河南鄭州支邊來到了和靜縣哈爾莫墩鎮(zhèn)哈爾莫墩村。
回憶起當年11月來到此地的情景,付志周歷歷在目:“剛到村子里落下腳,環(huán)視四周,滿眼都是黃燦燦的一片,我們還以為是成熟的麥田呢,仔細一看,這哪里是麥子呀,就是漫漫黃沙中一片片枯黃的雜草。”
盡管條件艱苦、環(huán)境惡劣,可付志周和陳愛蘭卻像沙漠紅柳一樣,頑強地在這里生根發(fā)芽。兩人在攜手扮綠荒野的路上收獲了相伴一生的愛情。
1983年,付志周一家分到了50多畝承包地,承包地周圍都是沙漠沙丘?!懊磕甓紩伙L沙掩埋掉二三畝土地,心痛卻很無奈。”付志周暗下決心要與沙漠抗爭,開始了造林治沙之旅。
付志周開始種樹,并動員家人和他一起治沙。
陳愛蘭回憶,一次春天刮大風,付志周挖的樹坑一次又一次被流沙掩埋,房子里的被子上有一指厚的沙子,周圍村民的棉花全部被風刮死了,不得不重播。
為保證所種樹木能夠成活,付志周在沙區(qū)邊緣種上了防護林,逐步建成防護林帶。
付志周對家里人說:“老家有古話‘要想富,多栽樹。年輕栽樹,老了有福!’我們栽樹不但能致富,更能防治這里的風沙,為百姓造福,給后代留一點綠!”
三兒子付溫平說,他10來歲就開始和父親種樹。到了30歲時,父親決定綠化村里的這片沙漠,家里人堅決支持。
進入新世紀以來,付志周抓住“三北”四期防護林體系工程建設(shè)的有利時機,2003年自籌資金,購買了1臺拖拉機、3臺推土機。同時向親戚朋友借了80萬元,打了7眼機井,修筑了近8公里長的防滲渠,拉了5公里長的高壓電線,以滿足樹木正常的用水。
在治沙工作中,他采取“前拉后堵、分片治理、先易后難”的方法,自主栽植防風固沙林。
在付志周的感召下,很多村民參與到治沙的大會戰(zhàn)中。他們治理了1.2萬畝沙化地,保護耕地158萬畝。目前沙區(qū)已逐漸形成“喬、灌、草、點、帶、片”的防沙體系,有效地阻止了流沙繼續(xù)前移。
和靜縣林業(yè)和草原局黨組副書記、局長錢新剛說,截至目前,和靜縣“三北”四期防護林人工林達到30萬畝,付志周一家就種了6000畝80萬株,他是名副其實的“治沙愚公”!